发布时间:2021-08-13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点击: 次
近日,我院胸心外科又顺利完成了一例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后段切除手术,不同于常规胸腔镜微创手术的是,这例患者术后无需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麻醉清醒后即可下床活动。
患者何先生因体检发现右上肺肿物1周到我院就诊,胸部CT显示为右肺上叶后段磨玻璃样小结节,疑肺癌可能。主管医生梁勋斯副主任医师在仔细了解患者病情后,结合体格检查及影像资料分析,认为右上肺肿物考虑肺部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可采取胸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
(患者术前CT影像资料)
由于患者肺部结节为只有0.5*0.7cm的磨玻璃结节,位于右肺上叶后段。如此小的结节,术中定位成为了手术的难点。如何找到该结节,在根治性切除肿瘤的情况下尽量保留患者的肺组织和肺功能成为该手术的关键。
为了使手术能顺利进行,在科室主任张爱平的带领下,医疗团队讨论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决定术前先在CT引导下对右上肺结节进行定位,以便术中能更精准的判定肿物位置,减少手术中探寻肿瘤的时间,减少反复钳夹肺组织而造成肺组织损伤,也减少了误钳肿瘤引起肿瘤扩散的风险。8月4日,我科医师在CT引导下使用定位针对结节进行了精准的定位。如图下所示
(患者于8月4日成功在CT引导下对右上肺结节进行精准定位)
8月5日患者在全麻下顺利进行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后段切除手术,术后未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疼痛较轻,麻醉清醒后已可以自由下床活动,目前恢复良好。
在胸心外科手术中,胸腔镜微创手术已取代大部分传统开胸手术,成为肺癌常规的手术治疗方法,但气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导尿管等管道仍然是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标配”。近年来,我科室不断推进微创手术与各类手术后快速康复措施的融合与创新,还积极探索无管手术技术,以最小的创伤,最快的康复速度,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不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而且极大的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科普小知识:
肺部有结节就一定是肺癌吗?答案是否定的!
肺结节是胸部CT检查发现的直径≤3厘米的密度增高的、类圆形的、实性或亚实性的肺部阴影。直径<5毫米的结节称为微小结节。直径5~10毫米的结节称为小结节。<5毫米的微小结节以及<8毫米的非实性小结节定期复查即可,不需要早期外科手术过度干预!但当检查报告出现以下字眼时,需警惕可能是恶性病变:
Ø 结节边界不清,分叶、毛刺
Ø 结节大小≥8毫米
Ø 伴有实性成分的毛玻璃样结节
Ø 密度不均匀,实性成分高
除了影像检查之外,医生也会应用一些体液活检技术,如肿瘤标志物、肺癌血清抗体、分子标志物等来鉴别诊断是不是肺癌,是否需要进行干预!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戒烟限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对一些肺癌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胸部低剂量CT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