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医院新闻>医院新闻

双重病菌感染,痛苦不已!他又一次获救

发布时间:2023-12-06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点击:

分享到:

今年9月,60岁的覃先生因左侧下颌肿物标本快速分子检测出鸟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之一),到广西胸科医院结核科一病区住院治疗。入院后,立即进行了抗鸟分枝杆菌治疗。


图片
图片

▲治疗前

住院期间,覃先生仍反复出现头痛,左侧下颌肿物胀痛明显,伴发热、食欲下降、乏力等不适,且原手术切口出现脓肿形成。

针对性治疗为何没有起效?科室负责人张明副主任医师与主管医生李焕秋仔细梳理了覃先生的病史,他曾在我院住院治疗,近2年有过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带状疱疹、细菌感染等病史,且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阳性,病情较为复杂,不排除是否存在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可能。

图片

在向覃先生及其家人解释病情并征得同意后,经请骨外、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罗福壮会诊,并予以覃先生行左侧耳后脓肿切开引流术,同时完善相关化验检查,最终脓液培养出马尔尼菲蓝状菌。此时,覃先生的病因终于明确,为鸟分枝杆菌及马尔尼菲蓝状菌双重感染。

图片

经多学科会诊后,医生在给予覃先生抗鸟分枝杆菌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抗马尔尼菲蓝状菌治疗,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段时间后,覃先生的头痛明显缓解,食欲恢复,乏力症状明显好转。

图片
图片

▲治疗后

在经过2个多月的治疗后,覃先生的左侧下颌肿物完全消退,切口完全恢复,症状好转,并于近期出院。出院当日,覃先生感慨道:“是胸科医院又一次把我救回来,感谢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和付出!”

图片
图片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是由引起的一种少见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它是一种温度依赖性的双相真菌,广泛流行于东南亚地区,马尔尼菲蓝状菌病通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人群,约90%的患者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亦见于因恶性肿瘤、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的器官抑制或结缔组织病所导致的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畏寒、发热、咳嗽、咳痰、消瘦乏力、肝脾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皮疹、皮下结节或脓肿等。白细胞计数增多,不同程度的贫血等表现。近年来在既往体健的非HIV阳性患者人群中有越来越多的马尔尼菲蓝状菌病例报道,这些患者比HIV阳性患者的预后更差,死亡率更高。其中有部分患者存在具有中和活性的抗伽马干扰素自身抗体相关的免疫缺陷综合征。治疗上以两性霉素B或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为主。

科室简介

结核科一病区集结核病及其并发症、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在学校结核病、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等亚学科的诊治上技术先进,经验丰富,特色显著。

科室电话:0772—31107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