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1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点击: 次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夏至这一天起,大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长。从夏至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人与自然,天人相应,夏至时节,我们应如何养生保健呢?下面就来聊一聊夏至养生之道。
起居养生:
夏至后,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晚睡早起,同时,每天应安排午睡,以促进体力和精力的恢复。晚睡早起,但晚上睡觉时间不应超过23:00,中午11:00~13:00间宜小憩,以0.5~1小时为宜,睡个子午觉。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饮食养生:
夏至饮食要温热清淡,切忌肆意食冷。夏至时节,最好的养生方法是适当收敛浮阳,让内阳不要太虚。且夏季为心火当令之时,天气炎热,出汗较多,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
这个时节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多食苦味(苦瓜,莲子心等)可以祛暑清热,食咸味可以补心,可多食绿叶菜及瓜类含水量多的蔬菜水果。
饮食不要肆意贪凉,如雪糕、冰饮等,过食生冷伤及脾胃阳气,就会出现腹泻、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
运动养生: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应常备防暑药:
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准备一些防暑药物是很有必要的,这些药物有:金银花,具有祛暑清热、解毒止痢等功效,可开水泡代茶饮;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荷叶,适宜中暑所致的心烦胸闷、头昏头痛者。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藿香正气水,能清暑解表,适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突出者;清凉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贴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调经活络、调理气血
三伏贴可以帮助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以及健脾和胃等,通过贴三伏贴可以一定程度去调节我们体内的肺脾功能,使得体内的一些免疫细胞功能有效的变好,血液循环也会随之加快,对于身体健康是很有好处的。
调整人体阴阳平衡
在三伏天的时候,是一年中我们体内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在这个期间体内的气血最为充沛,经络也是最为通达的。所以在三伏天的时候,是驱散体内寒气的一个最佳时间。在三伏天的时候治疗寒性疾病的效果非常的好,可以最大程度的去去除体内的沉疴,帮助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让身体保持在一个健康的状态下。
预防特定疾病
三伏贴对于一些常见的肺部疾病,如咳嗽感冒、抵抗力衰弱以及风湿类的疾病等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对于女性的痛经、产后腰腿疼痛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呼吸系统: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咽炎及支气管炎,哮喘等。
风湿骨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痛风、关节炎等。
抵抗力差:体虚易感冒(儿童及成人)。
消化系统: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腹痛等。
妇科:痛经、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亚健康状态:怕冷、头晕乏力、失眠烦燥、多汗潮热、全身酸痛、精神不振等。
第一次敷贴时间(引伏):
2023年6月21日—7月10日
第二次敷贴时间(初伏):
2023年7月11日—7月20日
第三次敷贴时间(中伏):
2023年7月21日—8月9日
第四次敷贴时间(末伏):
2023年8月10日—8月19日
第五次敷贴时间(末伏加强):
2023年8月20日—9月1日
广西胸科医院中医科已开展三伏贴治疗,有需要的群众可到中医门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