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1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点击: 次
有这么一群人——
她们,用对生命的爱,实践着南丁格尔的诺言;
她们,用温柔的话语,激励患者坚定战胜病魔的信心;
她们,为促进患者康复,坚守岗位、尽心尽力……
她们,是最美的白衣天使。
“我们的护士,我们的未来”,第112个“5·12国际护士节”即将到来。弘扬新时代南丁格尔精神,展示我院护理工作者风采,我们将陆续推出护士节相关先进事迹,致敬白衣天使!
今天,让我们走近结核科二病区护士——蒙凤林。
总是把患者当成家人
“小蒙今天休息吧,怎么没看见她?”每当蒙凤林不上班,总有患者这样询问。工作11年来,蒙凤林始终坚守在结核护理一线,将专业、耐心和真诚注入到了工作的每一分每一秒,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与牵挂。
她常说:“假如我的父母生病住院,我是怎么做的,我对患者也应该这样。”病区里有一位60多岁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病情较重,右侧肢体功能障碍,入院时满身大小便,而且合并全身多处4期压力性损伤,奇臭无比。“老人得多难受啊!”蒙凤林非常心疼,于是与护理员一起为老人清洗,一遍又一遍,直到把全身都擦干净了才开始上药护理。这位老人因为进食困难,长期没有清洁口腔,口腔内积满食物残渣,张口便发出阵阵恶臭,蒙凤林细心地用镊子一点点地将老人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清除干净。等做完这些工作,蒙凤林已满身是汗,但看着老人舒服地睡着了,她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在与患者沟通上,她也有自己的小技巧,那就是“磨”。肺结核患者如果不规律服药,可能会出现耐药,导致治疗难度、时间和费用都大大增加,为此,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必不可少。每次上班,蒙凤林都会与患者们打招呼,并与之聊天谈心,教大家正确佩戴口罩、掌握咳嗽礼仪、处理痰液以及饮食起居的注意事项。久而久之,患者们都很认可她,也会更配合治疗,大大减少了结核病的传播。
胆大心细极速抢救
结核科是高风险科室,结核病又属于传染病,医务人员一年四季都戴着密不透风的N95口罩,但蒙凤林一点也不害怕也不叫苦,她胆大心细,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更是沉着应对,用专业知识、能力让患者转危为安。
在一个冬天的夜里,一位肺结核患者在如厕时突然出现大咯血,意识丧失,蒙凤林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协助患者平卧面部偏向一侧,为防止患者发生窒息,她更是顾不上血液溅到自己头上、身上,直接手伸进患者嘴里抠血块。随后,她密切配合实施抢救,给氧、建立静脉通路、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最终被抢救了过来。待把患者送回病房后,她顾不上清理自己,又去打了温水给患者清洁皮肤、更换衣服和床单等。患者家属赶到后,握着她的手感动地连连道谢。
为什么能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保持冷静和专业?她说,这离不开日常的经验积累和应急演练,只有平时训练到位保证基本功扎实和不断参加应急演练熟悉应急预案,才能在真正抢救的时候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守好大家才能护好小家
“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守好大家才能护好小家。”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作为传染病护士,蒙凤林深感身上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先后三次进入医院负压隔离病房开展工作。
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与患者零距离接触,为患者抽血、治疗、护理、整理用物、消毒杀菌,给患者送一日三餐、烧茶送水、清理病房垃圾、地面消毒拖地……她,从不言累。面部长时间受压,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勒痕;长时间戴橡胶手套,无数次用手消毒凝胶洗手,双手变得粗糙、干燥、甚至脱皮;在闷热的防护服里高强度工作,身上衣服被汗水浸透……为了让更多的患者早日摆脱痛苦,恢复健康,她,甘之如饴。
“什么时候出发?”去年大年初三,在接到前往百色支援抗疫通知后,蒙凤林只问了这一句,随后便马上收拾行装,与家人告别。面对女儿的眼泪汪汪,她也只能哄一会儿后快速离开。但,身后女儿喊出的那句“妈妈加油!我会在家乖乖听话,等着妈妈平安回来!”在让她泪奔不止的同时,也给了她强大的动力——一定要为女儿做个好榜样!在看到当地患者一个个出院时的笑脸,她知道,自己做到了!
“患者的幸福是我的幸福,我要做一名让患者幸福的白衣天使。”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华丽的辞藻,蒙凤林用行动诠释了自己的心愿,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散发着独有的魅力与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