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25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点击: 次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设立该纪念日的目的是提高公众对由结核病造成的健康、社会和经济的破坏性影响后果的认识,为终结全球结核病流行而努力。从医二十余年,广西胸科医院结核科三病区主任张凯一直在为让大众获得公平可及的结核病预防和照护而奋斗。
▲广西胸科医院结核科三病区主任张凯(中)
医者要不断扩展临床思维
在张凯近年诊治的结核病患者中,一位男性患者让他印象深刻。该患者曾在外院辗转就医,发热症状却无明显缓解,体温高达40度,还伴有头痛、咳嗽、咳痰等症状。因体型消瘦、全身乏力,患者只能常年卧床。
张凯查阅患者的入院资料及住院期间的检查结果,与主管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后,重新梳理了患者的患病过程、症状体征,并进行病例讨论,分析可能性较大的几个肺努卡菌病、真菌性肺炎、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等,最后通过纤支镜灌洗液作宏基因检测出鼻疽努卡菌病。
经用药治疗,患者的症状较以前有所缓解,一般状况明显改善,进食和体重有所恢复,病情逐渐向好。
“当患者因没有明确诊断而再次就诊时,我们应摒弃思维定势,重新整理资料进行客观分析,不能对单项检查结果过分信赖。例如,患者检查出抗酸杆菌阳性,但不一定患的是结核病,也可能是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或努卡菌病等。”
张凯认为,结核病专科医生应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除了要有全面的内科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其它专科疾病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储备和鉴别诊断能力。医生只有不断扩展临床思维,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才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避免患者因病致穷。
预防结核病,能救一大批人
“预防可以救一大批人,治只能救一部分人。”这是张凯的信念。所以多年来,他不遗余力地进行结核病防治宣教。
据张凯介绍,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除毛发及牙齿外的人体器官都可能受到感染而发病。侵犯肺脏的结核病,称为肺结核,占结核病的80%以上。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都可能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人人都可能感染肺结核,但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免疫力低下人群包括老人、儿童和糖尿病、艾滋病、肿瘤患者,以及因某些疾病需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此类人群应定期到医院做健康体检。很多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的肺结核患者都是通过体检拍胸片才被确诊。”
张凯说,要预防结核病,首先要控制传染源。首先要及时发现和治愈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将其与其他人群分开,还要阻断传播途径,对痰液等进行消毒处理等。此外,还要保护易感人群,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与传染性患者接触时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等。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等习惯,经常开窗通风,不随地吐痰、保持环境卫生和锻炼身体等,也能有效地预防结核病。
消灭结核病,任重道远
张凯的父亲也是一名医生。儿时,看着父亲四处奔走为乡邻诊治疾病,逢年过节也不停歇,张凯立志也要成为乡邻的健康守护神。
“搞肺结核防治是需要勇气的。”从医学院毕业后,张凯毅然选择成为一名传染病科医生。经过二十多年的锤炼,他已经成为结核病领域的专家。
张凯指出,结核病是一种可治愈、可控制的疾病,确诊后应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治疗。“结核病的治疗主要是结核药物化疗治疗。若患者合并咯血,还可辅以血管介入或外科治疗;若合并支气管结核,可辅以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等。”
新发现的肺结核患者坚持规律用药并完成规定的疗程后,95%以上的患者可以被治愈。如果不按时服药、不完成疗程,易造成结核菌耐药。一旦发生耐药,疗程会延长且容易导致治疗失败。
“结核病人的疫情通过国家的一系列措施,虽然已呈下降趋势,但该病的耐药性让我们不能松懈。因为耐药后,结核病的传播种子也是耐药的。要消灭结核病,我们依然任重道远。”张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