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医院新闻>医院新闻

【厚德精医】“医生”是他们心中最高的称呼

发布时间:2022-01-24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点击:

分享到:

广西胸科医院胸外科不断专研医术

始终把患者放在首位

“患者康复之时,医生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实现。”从医近二十载,广西胸科医院胸外科主任唐中明用专业赢得了同行的尊敬,用爱心与奉献换来了患者的爱戴。唐中明及团队带领科室行走在专科建设的道路上,坚持人文关怀的同时,一直在钻研医术,让疾病无处遁形,让患者重获健康。

图片

▲胸外科主任唐中明(右)和团队正在给患者做手术

1

切除肺结节,“定时炸弹”没了

在检查报告上,不少人都见过“肺结节”这三个字。但是关于肺结节,了解的人不多,更不知道被检查出后该怎么办。去年,广西胸科医院胸外科接诊的一名肺结节患者让医护人员印象深刻。

56岁的郑女士在外院体检时发现两肺内有3个小结节。她的心情很沉重,甚至怀疑结节是肿瘤晚期转移了。

郑女士前往广西胸科医院就诊时,胸外科主任唐中明阅读她的胸部CT后,发现她的左肺上叶、下叶及右肺下叶有3枚大小不等的结节,同时发现结节内有滋养血管通过,考虑恶变可能性大。

图片

唐中明在术前讨论中指出,郑女士肺内的结节有手术切除指征,但肺内结节有3个,且分布于两侧肺叶内,有两个是微小结节,最好的手术方式是同期两侧肺内结节一并切除,这样既能避免分期手术带来的二次手术创伤,也能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

去年10月底,唐中明及团队在CT的引导下用定位针及医用胶水辅助定位病灶。因为定位良好,医生顺利完成了两侧肺内结节切除手术。术后常规病理回报,患者左下肺的结节为浸润性腺癌,左上肺及右下肺的结节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因为早发现早切除,肿瘤来不及长大、扩散及转移,手术恢复后患者依然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肺结节就是身体里的定时炸弹。无论是术前定位还是术中切除,对医生的技术要求都很高。”唐中明医生介绍,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健康体检的普及,肺部结节检出者越来越多。对肺结节而言,一旦发现有恶变倾向,通常建议手术解决问题。医生术前根据结节的大小及结节的部位决定是否需行术前定位,以便在手术中快速寻找病灶的位置,并精准地找到肺结节。

2

 微创手术让小结节无处躲藏

唐中明医生告诉记者,近年来,同期多发肺部磨玻璃结节的检出率也呈上升趋势。研究显示,大约20%-30%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存在肺内多发的无症状肺部磨玻璃结节病变。所幸,不断精进的微创手术与肺结节早期治疗技术能以最小的创伤解决病灶,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广西胸科医院的胸部CT检查,黄先生被确诊双侧肺内有多发磨玻璃结节。医生了解黄先生的病情后结合体格检查及影像资料分析,他的多发磨玻璃结节均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在唐中明的指导下,经科室医疗团队讨论,该院决定对患者采取双侧同期胸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

图片

患者双侧肺部的磨玻璃结节直径仅为0.5厘米。这些微小结节如何定位?术前,医生对双肺结节使用先进的定位针及医用胶进行定位。患者在全麻下进行胸腔镜辅助下双肺结节切除手术,术后恢复良好。

唐中明介绍,肺部磨玻璃结节因体积小、质地大致与肺一致等原因,术中很难找到。术前用新技术定位创伤小,术中非常容易找到结节,并能完整切除,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肺组织。单孔胸腔镜能让双侧结节切除术顺利地完成,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让肺部疾病的患者不再无助。

3

将专科建设推向新高度

图片

去年,广西胸科医院评选优秀共产党员与优秀科室主任,胸外科主任唐中明在两项评选中榜上有名。身为科室的领头羊,从医近二十载的唐中明一直用自己的敬业与专业为同仁做表率。

唐中明最喜欢患者叫他“唐医生”,这在他心中是最高的称呼。他从小对治病救人充满向往。2003年大学毕业后,他辗转医院的急诊科、外三科、ICU等多个科室。

“刚毕业时我在医院主要接诊外伤急救患者的外三科工作,整天看到的都是血淋淋、惨不忍睹的场面。”现实偏离想象时,他一度感到迷惘。但是,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当年,为了抢救一名遭遇车祸的颅脑外伤危重患者,唐中明在时任科主任韦永忠的带领下通宵做手术,历经多种风险,患者终于转危为安。看到宝贵的生命得以延续,看到患者的家属喜极而泣,那一瞬,唐中明感受到了医者的价值。最终,他定位胸外科领域,并逐渐成长为科室的骨干。

2010年,医院派唐中明前往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学习胸腔镜技术。外出学习的一年里,进修医院的外科胸腔镜微创技术、人性化管理和团队协作等方面让他印象深刻,他收获颇丰。

图片

进修结束后,他开始在广西胸科医院开展胸腔镜微创手术,并完成首例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2014年10月担任医院微创外科胸腔镜组组长至今,他主刀完成了2000多例胸腔镜外科(VATS)手术,医院的胸腔镜微创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潜心临床诊疗的同时,唐中明还独立及参与已立项科研课题3项,发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2篇及科技核心学术论文3篇。担任胸外科的负责人后,他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将专科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度。

4

他们把病人放在首位

图片

▲胸外科科室成员


从医至今,唐中明诊治了很多患者,见惯生离死别的他始终保有一颗爱心。他说:“没有爱心就当不了好医生。”

2015年11月,一名晚期肺癌患者转到广西胸科医院时已经极度虚弱。因为在外院治疗效果不好,患者的恶性肿瘤已转移至心包,并引起大量心包积液,肿瘤还转移到了胸腔,引起大量胸腔积液。

通过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不久之后,患者出院了。但是,得知自己患晚期肿瘤后,患者拒绝做后续治疗,焦急的家属只好向唐中明求助。

唐中明多次打电话与患者谈心,鼓励他不要放弃。在唐中明的鼓励下,患者放下了思想包袱,主动配合后续治疗,并带瘤生存多年。

唐中明常说,医院的人性化管理不能停留在“一束鲜花”“一次年夜饭”的层面,必须将“患者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图片

胸外科接诊的患者(尤其是感染性胸外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会有特殊的需求。例如,由于身体袒露面积较多,他们对隐私的要求较高;为了尽量让患者术后能早活动,他们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护理;除了沟通专业知识,他们还跟患者及家属沟通饮食、劝导患者戒烟戒酒等。

“这些还算小事,难度最大的是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沟通中的一个细节和一个语气都能决定成败。”为此,唐中明不厌其烦地叮嘱患者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并一直保持与患者沟通,以此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广西胸科医院胸外科成立于1956年。时任院长兼科主任王文才于当年完成了广西首例开胸手术,该手术标志着医院的胸外科专业在广西正式起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该院的胸膜外切除结核毁损肺、耐多药肺结核的外科治疗、T4肺癌扩大切除术、纤维板完全钙化的脓胸纤维板剥脱术和心包部分切除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科室还在广西首创体外循环下损毁肺切除术,并成功抢救广西首例结核性假性主动脉瘤破裂大出血。他们还率先在广西开展AIDS合并肺癌患者VATS肺癌根治术,为AIDS患者带去福音。

2001年,胸外科引进电视胸腔镜外科技术,通过该技术完成肺楔形切除术、肺叶切除术、肺癌根治术、纵膈肿瘤等手术5000多例。肺癌治疗方面,科室已形成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治疗综合性个体化治疗方案。

唐中明说,时至今日,患者的一声“唐医生”依然能如当初一样让他动容。因为这声呼唤饱含信任与理解,已经融入他的血液,成为他的动力。

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