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危旧房改造第一期工程是职工们梦寐以求的民心工程、福利工程,是医院领导班子经过不懈努力,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争取来的,是争取来的职工福利工程,来之不易,它充分地体现医院对于职工的关心、爱护,也以最具象的方式激励职工:建设美丽家园,解决后顾之忧,把所有的精力和热情,投放到我们的工作当中,全心全意建设好我们的医院。
我院危旧房改造第一期工程经过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制度改革委员会批准、柳州市城乡规划局批复、总平面图设计、公示、批复、立项调查与研究、环境影响评估、节能评估、建筑设计评审、基建公开招投标等等复杂环节,第一期工程手续齐全,于2015年5月10日奠基,合法开工。
我院危旧房改造第一期工程奠基仪式启动以来,工程的进展一直牵动着广大员工们的心。工地上乒乒乓乓的打桩声,车来车往的轰鸣声,这些平时我们最讨厌的声音污染,现在都可以接受,因为工地建设的是医院职工的幸福未来。
那么,这个工程进展得顺利吗?这个工程什么时候可以完工?工地上没完没了地打桩,倒底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听说打地基的时候到地下溶洞,水泥灌装车一车一车地往桩孔里倒水泥,好象怎么也喂不饱,这得花多少钱啊?房价会不会因为这些溶洞会增加很多?
带着这些职工关心的问题,我们走访了建筑工地。
该工程目前由来自广西南宁建科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冶金建设公司的工作人员及工人合计32人进行地基处理,现在全面动工的是规划中的7号8号楼,工地上有钩机3台,铲车3辆,土方车3辆,CFG打桩机2台,泵2台,混凝土搅拌车1辆,都在各自忙碌。我们了解到,现在的地基工程碰到了麻烦,施工进展被迫放缓,原来预计一个月内完成的地基处理工程,因为实际情况的难度,延长了2个月。
本次施工进程缓慢的原因在于对该块土地的改造工作十分困难。施工的项目经理告诉我们,他在这一行干了20多年,第一次碰到这么难弄的地基。一期的7栋和8栋所在的原址是过去用造防空洞移除出来的巨石填埋出来的一片鱼塘,每块巨石直径有3~4米,重约4~5吨。淤泥和巨石同时并存,地质一软一硬犹如一天一地,处理方法截然不同,是地基工程里最不愿看到两类类型,都集中在这里了;最头疼的是这些巨石属于人为填埋,东一块西一块,毫无自然山体的规律和特征,施工队伍不知道下个钻孔碰到的是巨石还是淤泥,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先用钻淤泥的打桩机钻孔,希望不要碰到硬石,这样钻孔完毕可以直接用这台机子灌水泥,可以提高效率。如果钻孔钻到一半,碰到石头就换钻石头的打桩机,来回折腾,钻一个孔不容易,所以施工进度缓慢。
而在我们7号楼8号楼2000多平方米的工地,要钻1300多个这样的孔,每个孔直径60厘米,深度从十几米到二十多米不等,用密如丛林来形容并不太夸张。
还有柳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使得地下较难探测到的溶洞,如果碰上了,更是麻烦。
辛辛苦苦打好孔,往桩孔倒水泥浆,一般情况下4—5车就可以了,碰到溶洞则难以预料。7号楼8号楼工地在打一个桩的时候,往桩孔倒了一百多车水泥浆才填满。
笔者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自然而然地想了解成本的增加问题。这个总建筑面积为3435平方米(7栋建筑面积为1372平方米,8栋为2063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地基改造工程施工的主要难度在于对巨石和溶洞的处理,地下地形复杂,费工费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灌注混凝土来改造地质。由于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这些实际问题,有时候一天才挖得了一两桩,花费的时间、挖坏的机器、延期的人工等等都使得整个施工的费用也增加了,那以后的房价会不会涨很多啊?工地负责人告诉我们,地基工程的成本确实会增加,增加有上百万元以上,但如果摊到每家每户,再摊到每平方米,地基工程增加的成本平均下来并不是太大的数目。至于到底增加多少,他表示在地基工程没有完结,没有经过监理审核的情况下,不便信口开河,否则,容易引起误会和混乱,希望大家理解。
至于有关工期问题,建筑方表示,该工程目前已经通过旋挖钻机引孔,同时CFG桩机往地下灌混凝土,地基处理工程已经基本完成。8月中旬,全部打完桩后进入试验阶段,对地基进行静压试验和拉应变试验。9月可以进入地面的建房工程。
考虑到大家的期待,施工单位表示他们和职工的目标是一致的,要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本着“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排除万难为大家把房子建好,给大家一个温馨安全的家。
如果一切顺利,2016年4月中旬就可以交房了。
(蒋源蔓供稿)
(工地上一片繁忙)
(采访工地建筑、监理负责人)
(复杂的地下让不少钻头“损兵折将”)
(这是8号楼的地基施工图 一栋楼要钻794个桩孔 密密麻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