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03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点击: 次
黄葵,广西龙潭医院感染科一病区主任。1989年从医学院毕业后,她一直在广西龙潭医院从事临床诊治工作,从2008年到现在,她在艾滋病诊疗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她面容温和,语调平稳,同事和患者都说她有一种让人平易近人并产生信任的感觉。
面对特殊患者,尽心治疗、常常耐心安慰
艾滋病是由HIV 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尚无法根治,目前社会上许多人仍然谈“艾”色变,还存在一定程度歧视和恐惧现象。2008年,黄葵刚调到感染科从事艾滋病的诊疗工作那会儿,歧视和恐惧情况比现在更严重得多,作为一名女性医生,她没有过多考虑,便挑起这个责任。刚接触这些病人,她就发现到这些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同样的疾病在他们身上要比别人重,而且复杂,变化快,死亡率高。这些病人中有部分是静脉吸毒者,不配合治疗,有时还恐吓医务人员;有些病人是被家人传染的,还有通过母婴传播感染的孩子,他们心理负担特别重。面对这些病人黄葵主任不仅要用医技解决他们的病痛,还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耐心地疏导,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配合治疗。在这个传染性极强而又艰辛的岗位上,她一做就是十几年。
记得有一个艾滋病人被他的丈夫传染了,她当时感觉到天都塌下来了,她每次找黄葵主任都是哭哭啼啼的,说不想活了,经过黄葵反复多次的开导,并告诉她,只要坚持服药,艾滋病是可以控制的。在黄葵耐心的开导下,他们夫妻俩对艾滋病有了清醒的认识,心结也打开了,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几年后俩人通过母婴阻断技术还有了一个健康的宝宝。
有一次,一对患者夫妇带来了他们的一岁左右的孩子,孩子正发高烧、体型极度消瘦,已经奄奄一息。当时有人说这么小的孩子而且病情严重应该去看儿科,那里综合条件好。但是黄葵主任通过多年行医的经验判断,孩子的父母是艾滋病患者,从孩子的情况看机会性感染可能性极大,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而综合医院的儿科对机会性感染救治能力不如我们熟悉,如果转出去有可能耽误孩子的诊治。于是黄葵主任毅然收下这个一岁多的重症孩子并迅速查明孩子确实是传染了艾滋病,而且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播散性结核病,情况非常危急,她立即对症下药,实施救治。在她精心治疗下,这名孩子最后得以康复出院。
面对疑难病症,全力以赴、坚持生命至上
艾滋病患者的病情复杂多样,常常不按“套路”出牌,为此黄葵主任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在遇到没有处理过的病例,她会扎进资料堆中研究妥善的处理办法,或者跟国内相关专家群沟通,请他们指导病人的治疗。对需要转院治疗的病症,她总是热心地帮病人联系好,病人少走了许多弯路。因此,患者对黄葵主任常常心怀感激和信任,不少患者出院后还经常打电话给她询问康复知识。
在长期的一线临床救治中,黄葵主任发现广西的艾滋病患者大多为晚发现者,即发现时即为晚期或超晚期病人,免疫功能严重低下甚至崩溃,常合并多个系统、多重感染。她善于总结,勤于钻研,全力以赴为有合并症的患者制定出恰当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对急、重、疑难病例她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判断能做出有预见性的判断,同时千方百计地寻找病原,尽量做到精准治疗,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使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
面对崇高职业,倾情投入、奋力攀登高峰
作为感染科主任,黄葵加强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她先后到国内多家知名医疗机构以及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接受艾滋病临床诊疗培训。多次参加全国性、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并多次在会上进行学术交流。担任“国家级艾滋病临床进修培训班”任课老师。
自广西开展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以来,她多次参加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的广西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的督导工作,到广西各地市地进行督导,指导抗病毒治疗点规范诊治艾滋病,完成国家要求的各项指标;组织并参与“艾滋病基本知识”培训进社区、进医院、进厂矿、进校园;到监狱、戒毒所给羁押人员和戒毒人员讲授艾滋病基本知识,指导他们配合治疗,为自治区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取得积极成效贡献了一份力量。
在不断提高临床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她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广西区级和国家级的多项科研工作。由她本人主持的广西卫生厅重点课题“吸毒人群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和抗病毒疗效的研究”获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积极撰写学术论文20多篇,参与编写多部学术著作并出版发行,其中《实用传染病影像学》于2016年12月由著名的德国斯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
对这个岗位工作她是这样说:“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我的职责就是要尽我们的最大努力去帮助患者解决病痛。每天看到患者恢复健康出院,我心里感觉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